红花茜草简介
红花茜草的形态特征
叶
红花茜草叶6片轮生,无柄或近无柄,线形极窄,长2-3厘米,极少5厘米,宽约5厘米0.5-1毫米,短尖,上平滑,下中脉凸起,常生小刺,边缘增厚,反卷,还有小皮刺。
花
红花茜草的花序腋生,疏散少花,由1-3由小聚伞花序组成;苞片状;花梗状,长5mm;萼管卵圆,小,花冠状,深红色(或白色?),直径约3-4毫米,裂片5,长圆,宽1毫米,有3脉,顶部突然变窄,长1毫米,尾尖;雄蕊5,伸展,极短,花椭圆形,花丝近等长;柱2,分离,极短,棒状。
果
红花茜草浆果近球形,径3-4毫米,黑色。
花期夏至秋初,果期秋末冬初。
分布区域为红花茜草
分布在四川(木里和稻城)、云南西北(丽江、中甸等地。
四川木里东南部采用红花茜草模式标本。
介绍红花茜草
红花茜草是龙胆目茜草科植物,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无毛。大部分根,略木质化,红色。茎往往直立或攀缘,丛生,上部经常分枝,枝条相互交织,纤细,有四个直边,边缘有微小的倒皮刺或有时近乎光滑,长20-30厘米,节间长1-4厘米。
红花草的功效和作用
暂未找到。
用红花茜草
暂未找到。
养殖红花茜草的方法
整地与施肥
选择地势高、排水好的田地,深耕细作。结合整地,施用足够的基肥:每亩施用3000公斤土壤杂肥,20公斤尿素,50公斤磷钾肥,然后作床等待播种。
播种
红花草用种子繁殖,也可扦插繁殖。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。春播在清明前后,秋播在冻结前。
种子繁殖:播种前,在整个边界表面开一条浅沟,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中,覆盖土壤,浇水,保持水分,以促进幼苗的生长。行距为30厘米。每亩播种量为3公斤。幼苗出苗后,应加强田间管理,生长一年后可移植。移植时,根据行距离移植幼苗50×30厘米定植在整齐的床面上,浇水保湿,有利于成活。
扦插繁殖:选生长健壮,发育充实,无病虫害的茎蔓,每2—3节剪成插条。按行株距10×5将厘米左右插入土壤中,露出一段。浇水、保湿、遮荫,以便成活。栽培一年后即可移栽。
田间管理
红花草齐苗后,注意中耕除草。干旱天气及时浇水,雨天注意排水。当幼苗高30厘米时,在植物旁边插入一根柱子供其攀爬。花蕾现在出现后,除了种植物外,还应该去除花蕾,以减少营养消耗。
收获与加工
红花草一般在移栽后2-3年的秋季,地上茎叶枯萎后挖掘。先将地上茎藤切掉,再挖出地下根,去除土壤,晒干后再出售。亩产150公斤。
红花茜草的病虫害防治
病害防治
茜草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:1:120波尔多液防治,也可用多菌灵防治。治白粉病。
虫害防治
蚜虫、红蜘蛛是主要的害虫,可以用蚜螨净来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