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枝蝽是果树害虫,别称荔枝椿象,为半翅目荔蝽科昆虫,重要为害荔枝以及龙眼,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,成虫体长25毫米摆布、体盾形、黄褐色,我国漫衍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,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荔枝蝽的防治要领吧!
形态特征
荔枝蝽成虫体长25毫米摆布、体盾形、黄褐色,腹面被白色蜡粉,有臭腺,启齿在胸部腹面中后胸交接处。卵圆球形,长2.5~2.7毫米,淡绿色,化前变为深灰色。若虫体色红黑相间。卵近圆球形,径长2.5~2.7毫米,初产时淡绿色,少数淡黄色,近孵化时紫红色,常14粒相聚成块。
生活习性
荔枝蝽一年产生1代,以成虫在树上浓烈的叶丛或者老叶反面越冬。翌年3、4月规复运动,产卵于叶违。5、6月若虫盛发为害。若虫共5龄,历时约2个月,有假死习性,多数在7月间成仙为成虫,天寒后进入越冬期。若虫以及成虫刺吸荔枝以及龙眼的嫩梢、花穗以及幼果的汁液,致使落花落果。如遇惊扰,常射出臭液自卫,沾及嫩梢、幼果局部会变焦褐色。
为害症状
荔枝蝽的成虫、若虫均刺吸嫩枝、花穗、幼果的汁液,致使落花落果。其排泄的臭液涉及花蕊、嫩叶及幼果等可致使打仗部位枯死,大产生时严峻影响产量,乃至颗粒无收。
防治方法
1、农业防治:农业防治重要为人工捕获,冬天低温时代(10℃下列)荔枝蝽受冷冻,不易腾飞,骤然猛力摇树枝,使越冬成虫坠地,会合销毁,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。
2、化学防治:初春越冬成虫尚未大量产卵前,喷洒敌百虫液(800~1000倍),清除越冬成虫。若虫期喷第2次药,大量清除3龄若虫。虫口密度大的地域全面喷药,虫口密度小而着花果树又不多的地域,重点施药。大面积连片荔枝区,用飞机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