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挑时节与雌雄
俗话说“九雌十雄”。阴历九月要吃雌蟹,那时雌蟹蟹黄饱满。到了阴历十月要选雄蟹,届时雄蟹膏白糯软。
还有一个吃蟹的时节是农历的六月后。正值南方初夏,在江浙一带俗称“六月黄”的蟹非常有名,而且食用历史相当长。
所谓“六月黄”,又叫黄油蟹,一般指未长大的大闸蟹。体形比较小,最大也不过2两至3两,是大闸蟹进入成熟期之前的最后一次蜕壳。此时的大闸蟹蟹壳比较薄,蟹黄却十分饱满,更加鲜嫩,肉质更细软,食之别有风味。
好的“六月黄”肉多,蟹身较胀。蟹爪尖实,捏下去带有弹性。腹壳凸起,蟹肚透着黄色。
2、挑产地与颜色
挑蟹要看产地,但产地凭肉眼看不出来,商家标注的产地也不一定可信。阳澄湖大闸蟹谁不知道?但谁又知道手里拿的蟹是不是阳澄湖里来的?
老实说,即使内行凭眼看手摸也无法辨别产地。再说连防伪标识也有假,要辨别真是难了。所以“吃蟹未必阳澄湖,他湖亦有好蟹出。”
什么蟹可称为好蟹?主要达到“肥、大、鲜、甜”四点即可,也就是指体格健硕、肉质肥满、肉味鲜中带甜。
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好蟹,主要集中在长江水系,如江西进贤的军山湖,安徽望江的武昌湖,江苏的太湖、固城湖、长荡湖、天宝湖等都有好蟹,甚至黄河水系的山东东营黄河口等地也有不错的蟹。
一般来说,只要水质好、水底硬、水草丰、湖面大,加上蟹苗好、温度适宜,通过科学养殖就能出好蟹。与其冒风险高价买了假冒的阳澄湖大闸蟹,不如平价挑些真正的好蟹。
3、挑体型与重量
体型主要看蟹的腹部,肚脐要突出。肚脐与腹甲一样平甚至凹进去的,口味差很多。
不少人挑蟹时以为个头越大、价格越贵的越好,其实营养价值及口味并不以规格越大越好,应看肥满度。有的蟹虽长得不是很大,但膏肥脂满,很好吃。同样大小的个体,掂一下轻重,越重的越肥满。比较头胸甲后端与腹脐之间缝隙的宽度,缝隙宽度越大,越是肥满。
长得好不好,也可以掐捏以下蟹脚。蟹脚坚硬结实,雄的螯足四周绒毛丰满而密,表示蟹已长足;如果绒毛较少,掐上去软软的,松松瘪瘪的,就别买了,它还没长好呢。
4、挑新鲜与灵活
把蟹翻一下,将腹部朝上,蟹能迅速翻转爬行而且爬得很快,说明它反应灵活。蟹连续吐泡有声音,蟹螯夹力大,说明蟹捕捞出水时间较短,品质新鲜。
翻蟹仰放时不能翻身,蟹足能稍微活动,上海人叫“撑脚蟹”,已近死亡,很可能在买回的路上就死了。蟹足全部伸展下垂,上海话叫“死蟹一只”。
完全不能动的死蟹千万不能吃。河蟹有腐食习惯,带有不少细菌。活的河蟹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,一旦死亡,体内细菌就会大量繁殖,有的细菌还会产生毒素。更危险的是,螃蟹死后,体内会积累一种叫做组胺的有毒物。组胺和有些细菌毒素即使加热后也不会分解,吃了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。
河蟹常有细菌和寄生虫感染,烹煮前要用刷子及清水洗擦蟹身、爪和钳,彻底煮熟后才可进食。